我要回归了,在两天后的芒种节气,也是夏粮归仓的时节。这意味着今年已然近半,我们上半年的付出是否有所收获,需要听从我们内心的评判。不要忘了自己年初的目标,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各种困难和挑战,某些阶段因为各种不可抗力可能我们无法完成计划,但不要灰心丧气,一定要鼓足底气,用后半年的剩余时间解决之前的历史遗留,切勿气馁,切勿气馁。

今年我的状况已然比较悲催,病情疫情导致计划支离破碎。两个多月也未有多少输出。但是这段时间我也没有闲着,我把自己能利用的时间用来给自己充电,更好的对后续系列规划、优化。我也在探索更远的空间,趟更多的雷、更多的坑,将来也会帮大家节省更多的时间。
这短时间虽然没有录制视频,却帮不少朋友们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朋友的问题,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过于依赖搜索引擎”。我们在工作中难免遇到问题,利用搜索解决问题的确是非常重要的途径,甚至可以说 90% 以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搜索搞定。我并不否定这种方式,因为不管大厂还是小厂,这必然是绝大部分程序员的工作模式。毕竟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尽快实现关键节点的突破,在日常工作时就是要以最高的效率利用群体智慧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不少工作两三年的人就是靠 【搜索->复制->粘贴->微调】 混迹职场,名为技术人,做的却都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使用搜索,而是不少人放弃了思考、放弃了积累,解决问题之后并没有复盘或仅限于浅尝辄止。时间久了,如毒瘾般蚀脑,一些问题靠自己几分钟就能依靠逻辑解决,却依旧依赖搜索,搜了两天找不到答案却还在搜索。最后向我求助时,问我的问题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搜不到答案?”,可见对搜索的依赖有多深。
搜索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但也要适可而止,尤其搜索前自己一定要做好初步分析和节点定位,这样遇到那些 “非普世性” 问题的时候,你才能够更好的锁定问题的症结。另外老生常谈的那句话就是:“外语一定要搞定”。大厂对技术人员的外语要求都时有的,你或许觉得他们的技术水平并不比你强,但是就是外语更好进去了。持这样观点的人不再少数,的确是,一些大厂的初级技术人的技术能力的确不强,但那是一时的。大厂看重的是空间和可能性,由于大厂更需要新技术栈的探索,而大部分来自国外,为了不被各种低质的二手翻译所误,英语能力强的人必然拥有更大的优势。不管是利用搜索还是学习全新的框架、工具、新特性,都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不需要等待别人的翻译或可能的“错误解读”。
最后再说另外一个问题,咱们需要好好想一想,咱们干的是 “技术行业” 吗?我想已经越来越不是了,毕竟门槛已经越来越低,很多人一个月入门就已经可以做出很优秀的工作成果。使用编程语言的人也早不再局限于程序员。越来越多其它行业的职场人学习编程语言解决自己的业务问题。技术工公司技术人总喜欢抱怨跟甲方沟通需求太难了,同样甲方也会觉得跟技术人员沟通业务问题太难了。
如今编程框架和工具发展的如今的程度,学习成本低到令人咋舌,不少业务人员也直接上手工作了。做 Coding10 以来,我发现不少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竟然是高于大部分工作了两三年的技术人员的。因为他们更尊重技术,更愿意花时间精力去打磨和探索。一如当初的我,我也非计算机科班,因此一直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不足需要完善,逼着自己探索更多,学习更多。曾经的同事中,更为厉害的那些人,不少也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世界上那些最牛逼最顶尖的的软件和工具也不是纯技术人员做出来的。作为技术人员很重要的一条出路就是深挖一个行业,让自己在某一个业务领域更好的应用自己的技术能力。而不是用自己可替代性极强的 “普世性” 的技术能力在未来的世界中求生存。
国家在 2020 年发布的新时代农民工监测报告中把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划入“新时代农民工”,不要把它当作笑话看,这就是未来的趋势:业务人员培养技术能力,技术人员培养业务能力,互补以完成更复杂的工作。你是不是觉得不可能,看看现在都在学编程的中小学生你就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了,我们总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技术行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跟其它行业的业务相互结合和整合,在其它领域,我们是专业的吗?
叽里呱啦的胡侃了一通,或许没有逻辑,或许很多漏洞,但这不重要,两天后就是芒种,三天后就是高考,明天在等着我们,我们的明天仰赖于我们今天的理性思考、选择以及努力。OK,先不说了,下一个节气咱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