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职业生涯的生命周期

之所以有这么一篇文章其实也是有感而发,在技术行业很多年了,见了很多,听了很多,也经历了一些。这个行业的平均薪资看似非常具有诱惑力,不管是考大学学专业时,还是有些年轻人改行,不少人都想走编程这条道路,然而这条路真的不是那么好走......

 

先说说大学选专业吧,中国学生选专业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 瞎子押宝,学生选什么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个人爱好或者个人对未来的规划,而是道听途说,专业听起来有面子,高大上,像“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生物科技”,“人工智能” 都是黑洞般的存在,吸引力倍儿强;另一个极端的选择是 为了上一个听起来名声更响亮的大学而选择自己压根就特别排斥的调剂后的专业。可是这也是很多人悲剧的开始,不管哪个行业,都是要看天分和一个人与这个行业的匹配度的,不是努力就行,不管是技术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被这个行业淘汰了,沉浸在 “上大学” 的喜悦中不自知而已。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也是大部分学生的一个现实处境,因为自己压根不知道自己还没上大学就被这个行业淘汰了,家里人也不知道,学校也不知道。高中以及高中的老师们不关心也顾及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他们关心也只能关心你是啥分数,考的大学名字是不是响亮有面子,甚至说更希望学生上名头更好的学校而不是更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或者更适合这个学生的专业,高中树招牌就是看有多少人考进了名校。

 

中国人一直说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但是到了这个关键的人生节点,一部分学生非常草率的把自己的未来断送了。不光考大学,很多人考研究生也会犯这个错误,只要能上研究生就行,其他一切皆可抛,相当一部分学生考研究生真的只是在躲避就业而已。我们的大学也很愿意学生考研究生,因为这也算是就业了,学校的就业指标看着会很养眼。大学毕业的时候,一个班里有 1/6 的学生能走上自己的专业就算不错了,而这 1/6 中最终能在这个行业呆上 8 年以上的人能有多少呢,更别说这个行业是一直超速更新的技术行业了。

 

很多 IT 人跟不上这个行业的节奏,刚进入技术行业的职场新人大都会有 3 年左右的痛苦适应期,面对工作真的找不到一点儿感觉,甚至说感觉自己与这个行业格格不入。这三年间离开这个行业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你自己观察的话,能在这三年脱颖而出的年轻人,他们的性格特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等,真的是跟这个行业匹配度非常高,能迅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并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规划并能依照执行,不要小看这句话,能做到的人真的很少,做到准确定位真的很难。“定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人习惯了 “分数定位法”,不管是家长,学生,老师还是社会;但是等到工作的时候,这套标准就完全没用了,只看你的能力,魄力,勇气和韧性。“分数思维” 和 “面子思维” 会一直存在下去,荼毒更多的人,这是一道 “业障”,能有勇气突破这道业障的人却很少。

 

就简单说这些吧,大家可以看出来这篇文章尚未很多没有说的话,但是有些话却不能继续说了,就这样吧 ~